五年后成都是什么样子
5年初步建成国际性区域中心城市
成都确定“十三五”发展总体目标和发展思路——
为确保目标完成,成都确立了要具体实现的“六大支撑目标”,即建设西部经济中心、区域创新创业中心、美丽中国典范城市、国家门户城市、现代治理先进城市和幸福城市
新理念引领新常态、推动新发展、实现新作为。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及省委十届七次全会,分别审议通过了全国和全省“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了“十三五”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要求。如何全面贯彻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和我省“三大发展战略”,确保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在成都落地生根?12月4日,成都公布“十三五”发展总体目标:着眼于民生改善,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着眼于经济发展,基本建成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着眼于城市地位,初步建成国际性区域中心城市,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奠定决定性基础。
以总目标为统揽和牵引,今后5年,作为全省首位城市的成都将进一步把握大势、明确任务、更新理念、汇聚合力,把省委“五个新作为”要求转化为治蓉兴蓉的不竭动力。
“三步走”建设国际化大都市
4日闭幕的成都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审议通过《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关于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的决定》。成都立下“军令状”:总体目标从“十二五”期间的“建设”突出强调为“十三五”期间“建成”。一字之差勾勒出5年后成都将要达到的全新历史方位和城市形象。
成都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分“三步走”,即从“区域中心城市”迈步“国际性区域中心城市”,再成为“世界城市”。未来一个时期的重点任务是加快提升国际化水平,5年内从“区域中心城市”升为“国际性区域中心城市”。为确保目标完成,成都从经济、科技、生态、开放、法治和民生等方面,确立了要具体实现的“六大支撑目标”,即建设西部经济中心、区域创新创业中心、美丽中国典范城市、国家门户城市、现代治理先进城市和幸福城市。
目前,经过4年努力,成都市GDP在西部副省级城市中率先突破万亿元大关,分别占到全省和西部地区35.3%、7.8%,较2011年提升2.2个、0.9个百分点,正成为引领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此基础上,成都态度鲜明,有责任有条件提前实现中央和省委提出的“两个翻番”目标,即今后5年成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010年的3倍以上,城乡居民收入较2010年翻一番以上。
作为我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依托城市,成都还突出部署了中央和省委赋予成都的改革试验任务,提出以打通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和军民深度融合创新两个通道为突破,以“创业天府”行动计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都科学城为三大抓手,大力实施知识产权、人才发展、金融支撑、开放合作四大战略,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
“成都行动”更具“成都味”
如何实现总体目标?成都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作为主线,紧扣实际绘就“施工图”,要求今后各项任务和举措要具有“成都味”。
坚持创新发展,在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智能制造等领域实现突破。突出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四新经济”。深入实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进一步打响“菁蓉汇”品牌,办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加快启动科技成果“三权”改革等基础性和先导性改革,前瞻谋划军民融合航空产业园等项目布局。
坚持协调发展,高水平建设天府新区,以“北改”工程为龙头推进中心城区有机更新,支持卫星城“独立成市”,进一步形成三大圈层协调发展格局。全面建成市域和市区两个“半小时交通圈”。深入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连片打造“小组微生”幸福美丽新村。精心打造金沙文化、三国文化等特色文化品牌。
坚持绿色发展,科学划分市域功能分区,严格限定城市开发边界,统筹加强“两山”屏障、河湖水系、城市绿地和城乡绿道建设,加快推动城市绿化立体成网。把环城生态区作为龙头工程,确保“十三五”期间全面建成“六湖八湿地”。大力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建材等绿色产品,鼓励公交出行,完善绿色消费配套服务体系,让绿色生活成为广大市民的共识和习惯。
坚持开放发展,高水平建设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和国际铁路港,拓展提升蓉欧快铁和中亚班列,
加快完善西部高速公路主枢纽,着力打造国际内陆立体综合交通枢纽和国际区域物流中心。规划建设成都领馆区,积极发展国际友好城市,加快建设国际化社区、学校、医院和商业设施。将中韩、中德、中法三大国际产业合作园打造成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国际产业合作的示范标杆。
坚持共享发展,推进“技能成都”建设,突出解决好困难群体就业问题。完善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健全医疗保险机制和社会救助体系。更高要求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继续抓好甘孜州对口援助和同阿坝等市州的区域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