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哥华房价居全球各大城市排名第二 仅次于香港

    温哥华的房价在北美地区名列第一。即便在全球各大城市的房价中,也仅次于香港,名列第二。

  这个既非政治首都又非经济首都的加拿大第三大城市,房产均价超过73万美元,居然把美国洛杉矶、纽约和加拿大的多伦多都甩到后面,似乎有违常理。不少地产分析人士都承认,这种非正常的地产价格主要是外力推动的结果。

  所谓外力,就是非本地居民在温哥华大量购房,直接推高了房价。据统计,平均每年有3到4万个移民或外国购房者在温哥华买房。这些海外的有钱买主不少是一次性付清房款,不受当地银行贷款利率的影响,也不受当地经济起伏的影响,甚至不在乎租不租得出去。温哥华因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吸引了外地大量移民蜂拥而至,结果是当地百姓成了苦主。他们哪里有实力跟世界各地的土豪们相比?人家钱来得容易,可以一掷千金,而当地拿工薪的人就得数着铜板过日子。

  蒙特利尔银行今年一项调查显示,约有40%的年轻人需要父母的资助才有能力支付温哥华一套房子的首付,去年的比例则是33%,而5年前的比例只有10%。房价上涨给年轻人带来的压力可见一斑。结婚后仍与父母同住的啃老族也在逐年增加。我认识的几位当地居民愤愤地说,政府把钱给贫困线以下的人建造廉租房去了,可我们这些中产阶级谁来管?房价这么高,别说买不起,就是贷款买了,也养不起。地产税费年年涨,谁受得了?由于贷款买高价房,使得温哥华不少居民债台高筑,债务水平屡创新高!据统计,目前,加拿大人的收入债务比高达167%,几乎是全球第一!其中又以温哥华居民为甚。

  温哥华房地产价格攀升,苦的是卖家,乐的是当地政府,因为市政府可以从颁发建筑许可证和高密度住房的利益中获得经济上的好处,房地产越兴旺,地产密度越高,政府的地产税收就越多。可以说,房地产是政府的摇钱树。

  好在政府是民选的,你不能给我们这些工薪阶层提供房屋住,我们就不让你接着当市长。因此,温哥华市政府在满足本地居民的正常住房需求方面还是动了一番脑筋的,让老百姓不至于真的沸反盈天,上街闹事,或让低收入人群露宿街头。

  首先,市政府采取“两极分化制”,即高端住房让它随行就市,低端住房在合理价位运行。市政府认为,高端住房地段好,环境好,建筑漂亮宜居,反正与低收入人群无关,那就随它去好了,干嘛要干涉呢?你五百万也好,一千万也好,任你炒去,我乐得坐收房产税。

  低端收入人群怎么办?其实,除了地段好、建筑豪华的房子外,大温哥华地区有不少地方的房子并不贵。所谓温哥华房价高,主要是指那些黄金地段的豪华住宅,是富人居住或炒作的房子。在温哥华核心地区以外的其他市区,房价就便宜很多,六、七十万加元的独立屋随处可见。你既然没那么有钱,那么住得远一点,设施差一点,名校少一点,也没什么可抱怨的。

  其次,面对外来人口不断增加,住房供不应求的情况,市政府最近几年采取的另一个措施是大量修建高层公寓,向空中要地,增加居住的密度,缓解供地的压力。过去,加拿大人喜欢住三层的独立屋,前后都有花园,卧室至少四五间,实在有些浪费。但毕竟环境好,有独立的花园,因此独立屋的房价持续上涨。但好地方就那么多,而外来人口不断涌入,而且都想挑好地方,自然就加剧了供地紧张的局面。为此,政府有意增加公寓楼的土地供应量,给盖公寓的地产开放商提供优惠政策,于是高层公寓渐渐多了起来。由于公寓楼供应量大,那些炒楼的人无利可图,也就不再炒楼了,公寓楼的价格始终保持在合理的价位上,中低等收入者不至于望房兴叹。

  第三,温哥华的本地居民和外来移民不一样,没有东方人那样强烈的购房欲望,一辈子租房子住的也大有人在。据调查,温哥华本地有近一半的人仍倾向于租房住,把买房省下的钱进行投资或做其他用处,而不是年纪轻轻就开始当房奴。政府则作出规定,公寓楼的房租年上涨率不得超过2.2%,这反过来又让更多的人愿意租房子,减轻经济压力,安心工作生活。一般两室一厅的公寓房,价位也就在一千到两千左右,年轻的夫妇自然租得起。

  此外,虽然政府对外国人到温哥华来买房没有限制,但对本地居民却有优惠政策。譬如首次购买自住房,且房价在42 .5万加元以下,则可免除财产过户税,而那些非自住房进行市场交易后,所得收入需要缴纳不菲的税收,间接控制了频繁炒房的可能性。另外,本地人可获得房贷80%以上,而外国人的房贷最多只有65%。

  最后,对那些完全没能力买房甚至租房的少数贫困人群,政府则提供廉租房和廉价房。政府规定,房地产开发商建好公寓后,必须按比例拿出一部分房间来,以很低的价钱卖给政府,再由政府转租出去或转售出去。这些廉租房和廉价房都是政府补贴的,低于市场价格,确保居者有其屋,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