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准备金率下调 4000亿资金与楼市毫无关系

 本月5日晚,万科发布11月份销售公告,数据显示,万科11月实现销售面积73.8万平方米,销售金额82.9亿元。尽管今年前11个月,万科累计销售金额达1157.2亿元,超过万科去年全年的销售金额。但11月的销售面积环比下降27%,销售金额环比下降20%,这已是万科销售自今年8月份以来连续四个月环比下降。

  一直以产品适销对路而实现快速周转的万科,现在想快也快不起来了,其他开发商的情况同样好不到哪去。在一次发布会上,招商地产董秘刘宁也诉苦说,在一些区域,就算降价成交量也没有反弹,甚至更低。同样因为销售不畅,2010年曾一度宣称销售破千亿元的绿城集团,已经深陷“被破产”的边缘。上周,虽有政策面上的央行下调准备金率的实质性利好,预计可释放近4000亿元的资金,但业内专家指出,这对于楼市的减压作用相当有限。

  成交萎缩速度有加快之势

  去年销售额位于中国地产行业前三甲的绿地集团,早已嗅到了调控压力下的风险。今年6月,绿地集团已开始促销行动,然而,销售业绩并没有大幅上升。绿地董事长张玉良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第一轮促销,降幅在10%左右,销售量能够维持不比上月低。到了第二轮促销,降幅在20%-30%之间,可是10月份的销售量反而低于9月份。张玉良说:“因为销售不好,7月份我们就很少拿地,10月份开始明确不再拿地。”

  同样,万科公布的月报也显示,在一系列调控措施影响下,万科销售额自8月份开始出现下降,8月至10月销售额分别同比下滑12.6%、12%和33%,销售面积在9月和10月分别同比萎缩4.9%和23%,9月份以来出现成交面积和成交金额双降局面。万科董秘谭华杰表示,销售金额增速下降与限贷政策的执行不无关系,近几个月商业银行普遍提高了首次置业的首付成数,部分城市的一些银行甚至停止发放购房商业贷款,“特别是9月份之后,首次置业者获得贷款的难度明显上升,类似万科这种面向普通购房家庭、以满足基本自住需求为主的企业受影响较大”。

  存货压力及负债压力齐增

  成交量大幅下跌的直接后果就是存货量的快速增加,由于产品积压,又给普遍依赖金融杠杆的地产商带来了负债压力。随着楼市严冬的持续,业绩不错的大型房企自身也面临库存、负债双双上升的状况。刘宁介绍:“今年年末我们的库存出现历史新高,接近400多亿元的货值。截至第三季度,总资产负债率达到66.9%,是公司历史上首次超过65%的水平。如果市场的情况没有什么变化,未来销售的压力是巨大的。”

  国内上市的房地产企业三季报显示,在资产负债率由高到低排名前20位的企业中,第一名为目前依旧处于停牌状态的ST兴业,其资产负债率达968.7%;第二名ST园城,资产负债率亦超过100%,达到109.95%。从数据上看,这两家企业已经资不抵债。以土地扩张见长的龙头企业也位列榜中。其中,保利地产的负债率也高达80.74%,万科A的资产负债率为78.97%,排名在前20位。而在港上市的内地房企,新城市的资产负债率高达4035.68%。

  下调准备金率难解资金之渴

  中国房地产业是典型的政策市,成交大跌,存货大增,负债大升,这一切都被认为是政策惹的祸。上周,央行突然宣布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预计可释放近4000亿元的资金,这一时隔三年的动作让近期乏善可陈的市场为之一振,有发展商将之形象地比喻为“进补”。

  不过,相对一些业内人士的乐观,更多的专业人士分析认为,政府此举绝非为“滋润”房地产业而来,对地产商的资金缓解作用相当有限。房地产专家韩世同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主要是国家金融机构为防止热钱外流,希望通过金融杠杆来调控中国目前的整体经济形势,它的作用是多方面的,而不是单独针对房地产市场推出的金融调控政策。有银行业负责人更明确指出,金融机构未来将会有更宽松的信贷环境,但并不等于对于房地产行业有所放缓。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