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回归理性经济回落蓄势
2011-11-25 00:00:00 中国证券报
房价和CPI双双走上回归通道,既是经济增长后劲不足的直接表现,也是支柱性产业转型调整的必然规律,这也符合过去十年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旧的经济支柱产业过度发展透支经济发展能力,新的经济支柱产业形成规模需要时间培育,从而促使通胀顶部的到来。但通胀运行的可持续性较差,只能高位“钝化”耗费大量动能,之后必然导致衰竭。
国内通胀“冲顶”回落
伴随着通胀拐点的来临,经济发展也将走向转折性低潮。从历史数据统计规律角度观察,CPI冲击顶部只能延续一个季度左右的时间,通常四个月之后即发生向下转折,并在紧随其后的四个月出现快速回落。
统计规律所具有的超前预见性和参照价值,对判断今年CPI的拐点无疑具有较大帮助。今年7月份的CPI数值为6.5%,属于1-10月份CPI的最高值,基本上也对应着本轮通胀上行的最高点。此后,随着下半年抑制通胀的货币政策进入紧缩周期,从8月到9月通胀趋势出现明显的逆转因素,CPI缓慢回落到6.2%和6.1%。并在“6”之上形成高位僵持性博弈格局,而且在高位运行四个月之久。而10月CPI数据为5.5%,这也比较吻合过去十年历史的统计规律,说明6.5%成为CPI拐点的可能性已足够大,只需通过接下来四个月的变动趋势进行验证即可。若CPI继续较大幅度降低,降到6.5%的50%以下,即到2012年1月时,CPI降为3.25%左右,则可以确认2011年7月为通胀的拐点。
依据对通胀核心数据CPI的变动分析,高通胀和经济高速增长具有密切的相关性,脱离经济扩张性增长的大背景,高通胀很难长期持续。即使6月份食品价格短期变动较大,猪肉价格飙升导致通胀加速冲顶,但这并不可能成为新一轮通胀的起点,根源在于房地产价格的拐点比预期提前到来,房地产对经济增长贡献度日益降低,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迫在眉睫。
10月份统计数据已明确说明,在70个大中城市中,住房价格正发生深刻的变革,由点到面的房价下行预期增强。当然,房价的合理回归,势必拉动各大类资产价格持续回落,以及高企的CPI回到5月份5.5%的同期水平。这也进一步说明“价格因素”冲顶之后,冲击动能基本丧失殆尽,逐渐向价值中枢区域转移将成为事实。
“去房地产化”大局或定
通胀见顶回落也意味着经济恶化的担忧信号出现。当前,中国经济受内外部经济波动不可测的影响增大。国际经济复苏的情况,包括欧美债务危机的解决方式和进展,都将对我国出口形势产生影响。无论世界经济以“L”形平稳复苏,还是以“W”形二次探底式剧烈动荡复苏,都将制约中国产品出口形势。近期以房地产投资为主的经济模式,不仅受居民消费能力的影响,还受到政府财政支付能力以及创造性货币供给量的影响。
中国经济“去房地产化”,不仅反映为宏观经济数据GDP的下降,也会反映为核心通胀数据CPI的降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将会导致出现经济增速和通胀双降的局面。在消除通胀产生诱因的同时,也将进一步奠定中国经济下一次腾飞的经济基础。今年GDP增速由第一季度9.7%降低到第二季度9.5%,再到第三季度9.1%,其加速下滑趋势相对比较明显。
笔者预计,年末房价下跌将由点到面明朗化,不仅导致第四季度的GDP低于9.0%的可能性较大,而且导致通胀加速回落的可能性更大。GDP中跟房地产虚拟价值关系密切的非“合理价格”减少,势必会剔除GDP中“泡沫化”因素,将GDP拉低到8%-9%区间,这或许也是中国经济“去泡沫化”所须付出的代价。
当中国经济“去房地产化”大局已定,替代性文化产业支柱地位也将日渐确立。与此同时,不仅依靠房地产拉动经济的投资政策需因势而变,而且金融政策层面有限的货币投向,更需注重社会效益。这也就决定了中国经济在经过持续18个月、连续四次房地产调控后,房地产价格的“坚冰”正在逐渐消融,房地产领域也正成为中国经济主动回调转型的首选。
(上海金融学院公共经济管理学院博士 温建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