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4天3次评说外国楼市为调控新政探路
“清明节气雨纷纷,房价高得迫人魂。”
清明节期间,就在网上发出这句“打油诗”的同时,新华社连续刊发了六篇评论,对楼市泡沫和地方土地财政给楼市带来的投机效应和社会影响进行了深刻剖析。随即,市场出现了各种猜想。受相关因素影响,房地产股昨日(4月6日)也以大跌收盘。
近日,央视《新闻联播》也播出了许多关于国外楼市的新闻,比如4月3日的《日本年轻人:租房住也幸福》,4月4日的 《面积小价格低 纽约小户型受青睐》,4月6日的 《美国政府采取多种措施促房价稳定》,这让“嗅觉”敏感的业内人士似乎又嗅出了什么,加剧了关于调控政策的新猜想。
“六连评”作用有多大
社科院工业经济所投资与市场研究室主任曹建海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认为,新华社的“六连评”,在一定程度上会让房地产业更加清醒,让决策者再度思考房地产目前的状况,考虑房地产未来的发展方向等问题。
不过,曹建海也表示,新华社的评论依旧围绕加大已经熟知的房地产泡沫层面,即便提出了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问题,也只能说抓住了问题的表皮,不是要害。房地产的真正要害,是中央层面的政策走向问题。
北京科技大学教授赵晓则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新华社的“六连评”对楼市起的作用可能很小,“比得上总理的讲话吗?”
中央媒体密集关注楼市,是否意味着楼市将迎来新一波更有力度的调控?是否在为物业税开道?
曹建海分析,不能低估中央媒体的声音,决策层如果连新华社的声音都置之不理,中国高房价的走势那就真的没救了。不过反过来看,由于新华社的评论并没切中问题的核心,其影响力也不必高估。
“土地财政”如何治理
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问题如何治理的问题,曹建海认为,如果中央政府不进行制度性调整,让地方政府自身约束,那是不可能的,因为卖地皮成了地方政府的专利产品。
早在“两会”之后的3月22日,国土部就召开全国视频会议,部署加强房地产用地供应和监管工作,并随即出台《关于加强房地产用地供应和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即“国土19条”)。
曹建海认为,“国土19条”达不到遏制高房价的效果,因为没有一条具有量化标准,很空泛。
赵晓则表示,土地财政的实质问题是背后掩盖的三个制度走向问题:一是中央与地方财权和事权的划分已经与当前经济的变化不合拍,该调整的没有及时调整;二是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与土地制度紧密相连,尽管说地方有支配土地的权利,但如果没有中央的扩大性政策,没有宽松的信贷政策,天价土地是不会拍出来的;三是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之所以能够实施,与不断扩张的货币政策紧密相关。
学者:严征土地增值税
为遏制高房价,物业税的出台在学者和政府层面基本形成共识。在此基础上,以赵晓为主笔的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经济研究组日前又提出,应从严征收土地增值税。
赵晓解释说,《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包含了时下政府非常关注的调控市场和调节收入分配的双重目标,实际上是一个远比中看不中用的暴利税更有效的政策利器。遗憾的是,因多种原因,我国土地增值税的征收一直 “有名无实”。如从严征收,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房企的暴利,起到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
赵晓称,我国房地产市场的高额利润是不争的事实,许多房价并不是以成本为基础来定的。土地增值税是对房地产项目的超额利润(扣除成本、税金后的纯利润)征收的,这种事后征收的税,跟房地产开发环节的营业税等流转税不一样,税负即使转嫁,想100%转嫁给消费者的可能性也不大。
长城证券的研究报告也指出:“毛利率为40%的项目被严格征收土地增值税后,对净利润的影响是17.4%。毛利率越高的项目,征税对项目利润的影响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