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调整市级机关南迁计划 向南发展战略不变

    成都调整市级机关南迁计划,城市发展整体规划并未调整

    刚刚搬进现代化新办公楼3个月的成都市政府公务员小熊,将再次收拾用品搬回原来陈旧的办公楼。不过,在未来,作为成都市政府公务员的他,仍然会“南迁”。在成都市政府新闻办昨日下午举行的灾后重建第八次专题新闻发布会上,成都市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何华章宣布:成都将调整市级机关南迁计划,处置变现已建成的新行政中心,处置变现收入全部用于受灾群众安置和灾后重建,同时继续保持南部新区新行政中心的地位不变,逐步创造条件适时安排机关整体南迁。

    何华章透露,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成都市级机关南迁计划调整的有关工作。目前,成都市有关部门正在细化工作方案,确保南部新区乃至整个成都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确保有效资源得到良好利用,确保对机关干部生产生活不会造成大的实质性影响。

    在昨日发布会上,成都市规划局总规划师王松涛称,新行政中心的建设经过了多次规划研究论证,符合城市规划,手续也齐备。此次调整的是成都市级机关南迁的工作计划,城市发展的整体规划并未作调整,南部新区发展规划不变,成都向东、向南发展的总体战略不变。市行政中心南迁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的一部分,新的城市中心的发展定位依然不变。“我们上午已经听到消息,说要搬回原址。”昨日中午,一名在成都某市级机关上班的人员表示,该单位在今年3月底就搬到了位于天府大道的新行政中心上班,现在估计要搬回单位原址,不过目前尚未接到书面通知。

    灾后困难

    灾后重建面临五大难题

    “随处可见的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惨死的场景和绝望的哭喊,常常令我们泪流满面。”昨日新闻发布会上,何华章表示,汶川特大地震直接造成了山崩地陷、房倒屋塌,成都损失十分巨大,全市遇难4304人,受伤33506人,有上百万人无家可归,1200多亿财富灭失。当前,成都面临的形势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困难前所未有,任务异常艰巨,责任无比重大。

    据透露,成都灾后重建工作面临着五大难题。首先是上百万灾区群众的安置任务极为艰巨,难度不亚于历时10年的三峡百万移民工程。其次是恢复稳定机制、调整社会关系面临利益诉求多元、问题层出不穷的复杂状况。三是大量新贫困群体产生,直接冲击社会承受底限。四是重建工作广受各方关注,容不得半点闪失。此外,既要解决受灾群众生产生活问题,又要发挥通道、基地、窗口作用,对党委、政府的执政能力提出了考验。

    重建举措

    压缩行政开支每周六设爱心劳动日

    抓好灾后重建,是成都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市委全委会确定,成都市灾后重建的主要目标是:“三年全面恢复”、“五年全面提升”,并决定采取包括“调整市级机关南迁计划”在内的多项举措,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同心同德、艰苦奋斗、感恩社会、共建美好家园活动。

    三年全面恢复五年全面提升

    “三年全面恢复”即力争用三年努力,重灾区率先在全省完成灾后重建的主要任务,群众生活生产条件、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全面恢复并超过灾前水平,初步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社会和谐稳定。“五年全面提升”即再经过两年努力,使灾区产业发展水平、经济繁荣程度和群众收入水平明显提升,科学发展的后劲显著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达到或超过三圈层市、县平均水平。

    每周六设为爱心劳动日

    本月12日,成都启动了“爱心劳动日”活动。由市总工会牵头,每周六开展灾后重建“爱心劳动日”活动。全市党员干部以市级各部门和各区(市)县为单位,按不同主题,赴灾区参加灾后重建义务劳动,或根据灾区群众、援建单位需求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为灾后重建多出一份力多尽一份心。

    今年内削减10%行政经费

    为了厉行节约,艰苦奋斗,成都市要求从各级领导机关做起,各级干部率先垂范,研究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压缩行政开支,减少公务支出,削减10%行政经费。今年内原则上不再安排出国考察、不再购买公务车辆,包括节俭办接待等,都会出台具体的规定,“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把每一分钱都用在灾后重建的刀刃上。

    推出新举措提高行政效能

    成都将深入调研灾后重建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推出有关配套政策。对符合市委、市政府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有利于提高灾后重建工作效率的事项,简化工作流程和审批程序。在受灾地区设立“就业服务站”,在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和援建单位集中地设置卫生站、建立商业网点、设立读报栏……

    梳理灾后十大志愿服务

    此外,成都还将搭建参与平台、推出系列活动,按照“一对一”结对帮扶模式,开展民间志愿者团队帮扶活动。经过在灾区调研,成都梳理了灾后重建十大志愿者服务项目,包括帮助灾区群众修理小家电、针对灾区未成年人开展暑期学习辅导。据悉,截至7月14日,通过市、县两级团组织登记的志愿者达到了16.9万人,其中9万余人参与了抗震救灾的各项志愿服务。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