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房屋安全堪忧 600位建筑专家紧急拉网式排查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十多天来,住在成都市武侯区的陈玉一家,不得不搬到著名旅游景点文殊院附近的空地栖身。

    “我们真的是有家难回,住的那个小区房子出现了大面积裂缝,邻居们没有一个人敢再进去住了。”陈玉向记者抱怨说。她花了40多万元买下那个小区里的一套新房,去年11月刚刚入住。

    尽管听说国家已组织建筑专家对小区进行了排查,街道办也通知他们房子不属于危房,可以继续使用。但近日余震不断,谁也不愿冒那么大的风险。

    600建筑专家拉网式排查

    记者从成都市房管局了解到,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第二天,该局便在四川省建设厅厅长杨洪波挂帅的应急指挥部的安排下启动应急预案:立即抽调西南建筑勘查设计院和西南交大等机构的建筑专家,对成都五城区以及部分重灾区的建筑物进行排查,并公布5部房屋咨询专用热线。

    5月14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的第一批房屋应急评估专家一共12人到达灾区,此后更有北京、重庆等地的专家组陆续进驻灾区。据粗略统计,近期内进入灾区工作的各类建筑专家总数在600人左右。

    “由于受灾面积巨大,波及范围广,我们采取各区牵头、街道办协调申报后逐步排查的方式进行。”成都市房管局一位人士说。据他透露,仅安排在都江堰排查的小组就有100个之多,他们从5月17日开始,7天之内对损毁严重的都江堰城区的房屋安全状况拉网排查一遍,15天之内把乡镇和农村房屋排查一遍,包括框架、砖混、砖木、土坯房等各类房屋均在排查之列。

    5月17日下午,来自厦门建设系统的16位建筑物结构抗震专家也飞抵了成都双流机场,他们将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统一组织下,深入成都、绵阳、德阳等地进行建筑物安全状况排查。

    “每天的工作量都很大,往往早上8点出门,晚上8点才能收队。”厦门合道工程设计集团总工程师肖伟告诉记者。17日当天他刚下飞机,便乘车直奔重灾区绵阳,由于灾区救援现场复杂的条件限制,他只能凭借自己的经验对尚存的房屋作出快速安全评价。

    据他介绍,目前评价分为四个等级:主体结构良好的可以继续使用,整体安全的可以加固后使用,主体受损考虑到余震影响的停止使用,损坏严重的建议立即拆除。

    “每晚我们都把各自的排查情况汇总整理,经小组讨论后提交当地房管部门,由其在已受检建筑物上贴上相应标志。”肖伟说。

    据初步统计显示,四川省成都、德阳、绵阳、广元、雅安和其他15个市州倒塌及损坏房屋约440多万间,部分城镇几乎夷为平地;甘肃省倒塌裂损房屋45万多间;陕西省倒塌裂损房屋30万多间。这些数量庞大的受损房屋,都需要经过严格的安全排查。

    开发商参与重建赢信任

    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大批专家奔赴灾区的同时,万科集团(000002.sz)董事长王石及总经理郁亮亲自带队,邀请清华大学结构专家组与万科建筑研究中心20余名工程技术人员,对成都万科历年开发的全部住宅小区展开了勘查。

    据万科方面称,经过两日现场勘查,初步确定成都万科项目主体结构安全。同时,专家组拜会四川省建设厅,并商讨提供相关技术支持的方案。近几天来,他们又赶赴都江堰、绵阳等地,协助有关部门对受灾建筑物现状进行勘查。

    据说,就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前约一个月,王石曾带队考察日本建筑防震情况,在这方面有较深入思考和理解。

    但并非所有开发商都能通过主动自查的积极姿态,重新赢得业主的信任。

    “我相信建筑专家的经验,但是刚刚开发的小区就在地震中受到明显损伤,我们哪敢轻信开发商的保证?”陈玉说。由于没有得到建筑防震专家的书面保证承诺,她和家人仍不敢回家居住。

    与陈玉一样信心动摇的还有在成都经商的山西商人李振杰。半个月前,他刚刚在成都某楼盘交了购买2套房的定金,准备趁此前的市场观望期低价入市,岂料地震突然袭来,他不得不去找开发商协商退回定金。

    灾后重建或有助房企喘息

    肖伟认为,除了部分中小学校舍受损严重外,灾区众多框架结构房屋和新建房屋在地震中大都经受住了考验,因此楼盘建筑质量过硬的开发商只要适时调整战略,待购房者恐惧情绪逐步消除后,可望重新赢得市场。

    著名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发布的最新报告称,四川地区的灾后重建计划,很可能会为专注大型住宅社区以及公建配套的开发商带来机会。

    5月21日,四川省建设厅发布《关于做好地震重灾区过渡安置住房建设工作的紧急报告》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牵头发起了在全国组织援助四川100万套过渡安置房行动,8月10日前分三期完成安置房建设。

    同一天,万科发表公告称,将在未来3~5年内分期投入人民币一亿元,参与四川地震灾区的临时安置、灾后恢复与重建工作,并以绵竹市遵道镇为重点,并强调“该项工作为纯公益性质,不涉及任何商业性(包括微利项目)的开发”。

    成都鑫达房产总经理范红表示,都江堰、德阳等受灾城市都需要大面积重建,机制灵活的中小房企,也可以在灾后城市重建中找到新的机会。“虽然抗震建筑成本增加,但只要能维持房企的经营开支,就可能坚持下去,等待市场转机。”他说。

    但地产及建筑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灾区重建项目利润很低,重建之路相当漫长,需要政府出台相应的配套鼓励政策和措施,才能吸引更多开发商参与。

    地震发生前,成都众多开发商面对的最大挑战,是楼市降温和银行收紧放贷条件造成的资金压力。而地震发生后,灾区内的开发商将享受政策优待,可延缓归还银行贷款,拿地后1年内必须开发的政策,也有望适度放宽。

相关信息